Commit 467921f4 by 单韦乔

合并分支 'shanweiqiao' 到 'caorunzhe'

第一章

查看合并请求 !8
parents 847e05ad 3abe8cd2
...@@ -109,6 +109,8 @@ ...@@ -109,6 +109,8 @@
\parinterval 人工翻译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而机器翻译又起源于什么时候呢?机器翻译跌宕起伏的发展史可以分为萌芽期、受挫期、快速成长期和爆发期四个阶段。 \parinterval 人工翻译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而机器翻译又起源于什么时候呢?机器翻译跌宕起伏的发展史可以分为萌芽期、受挫期、快速成长期和爆发期四个阶段。
\parinterval 早在17世纪,如笛卡儿(Descartes)、莱布尼兹(Leibniz)、贝克(Cave Beck)、基尔施(Athanasius Kircher)和贝希尔(Johann Joachim Becher)等很多学者就提出采用机器词典(电子词典)来克服语言障碍的想法,这种想法在那个连计算机都没有的时代是很超前的。随着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中基础知识的累积,在19世纪30年代使用计算模型进行自动翻译的思想开始萌芽,如当时法国科学家G.\ B.\ Artsouni就提出用机器来进行翻译的想法。但是那时依然没有合适的实现手段,所以这种想法的合理性无法被证实,所有的想法都仅仅是猜测。
%---------------------------------------------- %----------------------------------------------
\begin{figure}[htp] \begin{figure}[htp]
\centering \centering
...@@ -118,9 +120,11 @@ ...@@ -118,9 +120,11 @@
\end{figure} \end{figure}
%------------------------------------------- %-------------------------------------------
\parinterval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在1946年研制成功(图\ref{fig:1-4}\footnote{\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NIAC}})。但在上世纪30年代使用计算模型进行自动翻译的思想就开始萌芽,当时法国科学家G.\ B.\ Artsouni提出了用机器来进行翻译的想法。 \parinterval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由于战争的需要,对文字进行加密和解密成为重要的军事需求,这也使得数学和密码学变得相当发达。残酷的战争使得科学飞速发展,在战争结束一年后,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于1946年研制成功(图\ref{fig:1-4}\footnote{\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NIAC}}),至此使用机器进行翻译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parinterval 基于战时密码学领域与通讯领域的研究,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在1948年提出使用``噪声信道''描述语言的传输过程,并借用热力学中的``熵''(entropy)来刻画消息中的信息量\cite{DBLP:journals/bstj/Shannon48}。次年,香农和韦弗(Warren Weaver)更是合著了著名的《通讯的数学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 of Secrecy Systems),这都为后期的统计机器翻译打下了理论基础。
\parinterval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数学和密码学相当发达,由于战争的需要,在那个时代消息传递变的更为隐秘,对文字进行加密和解密成为重要的军事需求。因此,有人提出是否能用密码学的技术或方法解决人类语言的翻译任务,比如把汉语看成英语的一个加密文本,汉语翻译成英语就类似于解密的过程。当然这只是最初的想法。第一次提出机器翻译这个概念是在1949年,当时W. Weaver撰写了一篇名为《翻译》的备忘录,正式开创了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的概念,这个概念一直沿用至今。当然,在那个年代进行机器翻译研究还有很多条件不具备,包括使用加密解密技术进行自动翻译的很多尝试很快也被验证是不可行的。不过,这些早期的探索为后来机器翻译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的火种。 \parinterval 1949年,韦弗撰写了一篇名为《翻译》的备忘录,在这个备忘录中韦弗提出用密码学的方法解决人类语言翻译任务的想法,比如把汉语看成英语的一个加密文本,汉语翻译成英语就类似于解密的过程。并且在这篇备忘录中他也第一次提出了机器翻译,正式开创了{\small\bfnew{机器翻译}}\index{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的概念,这个概念一直沿用至今。虽然,在那个年代进行机器翻译研究仍有很多不具备的条件,包括使用加密解密技术进行自动翻译的很多尝试很快也被验证是不可行的。不过,这些早期的探索为后来机器翻译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的火种。
%---------------------------------------------------------------------------------------- %----------------------------------------------------------------------------------------
% NEW SUB-SECTION % NEW SUB-SECTION
...@@ -128,13 +132,11 @@ ...@@ -128,13 +132,11 @@
\subsection{机器翻译的受挫} \subsection{机器翻译的受挫}
\parinterval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自动的翻译。但是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怀疑论者对机器翻译一直存有质疑,并很容易找出一些机器翻译无法解决的问题。自然地,人们也期望能够客观地评估一下机器翻译的可行性。当时美国基金资助组织委任自动语言处理咨询会承担了这项任务。 \parinterval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自动翻译。195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在IBM公司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真正的机器翻译实验。翻译的目标是将几个简单的俄语句子翻译成为英文,翻译系统包含6条翻译规则和250词汇。这次翻译实验中测试了50个化学文本句子,取得了初步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实验显示了采用基于词典和翻译规则的方法可以实现机器翻译过程。虽然只是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却一下子引起了苏联、英国和日本研究机构的机器翻译研究热,大大推动了早期机器翻译研究进展。
\parinterval 经过近两年的调查与分析,该委员会于1966年11月公布了一个题为《语言与机器》的报告(图\ref{fig:1-5}),即ALPAC报告。该报告全面否定了机器翻译的可行性,为机器翻译的研究泼了一盆冷水。
\parinterval 随后美国政府终止了对机器翻译研究的支持,这导致整个产业界和学术界对机器翻译都开始回避。大家觉得机器翻译像伪科学,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申请项目都很难得到支持。没有了政府的支持,企业也无法进行大规模投入,机器翻译的研究就此受挫 \parinterval 1957年,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句法结构》一书中详细描述了转换生成语法,他使用数学方法来研究自然语言,建立了包括上下文有关语法、上下文无关语法等4种类型的语法。这些工作最终为今天计算机中广泛使用的``形式语言''奠定了基础。而他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同时期的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学者,似乎他的``普遍语法''观点:``人类从出生开始就有某种可以让人类学会任何语言的机制''成为了一个普遍真理,也是在这种认识下,早期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被认为是更加合乎逻辑的
\parinterval 从历史上看,包括机器翻译在内很多人工智能领域在那个年代并不受``待见'',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而大家又对机器翻译等技术的期望过高。最后发现,当时的机器翻译水平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转而排斥它。但是,也正是这一盆冷水,让人们可以更加冷静的思考机器翻译的发展方向,为后来的爆发蓄力 \parinterval 虽然在这段时间,使用机器进行翻译的议题越加火热,但是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怀疑论者对机器翻译一直存有质疑,并很容易找出一些机器翻译无法解决的问题。自然地,人们也期望能够客观地评估一下机器翻译的可行性。当时美国基金资助组织委任自动语言处理咨询会承担了这项任务。经过近两年的调查与分析,该委员会于1966年11月公布了一个题为《语言与机器》的报告(图\ref{fig:1-5}),即ALPAC报告。该报告全面否定了机器翻译的可行性,为机器翻译的研究泼了一盆冷水
%---------------------------------------------- %----------------------------------------------
\begin{figure}[htp] \begin{figure}[htp]
...@@ -145,15 +147,23 @@ ...@@ -145,15 +147,23 @@
\end{figure} \end{figure}
%------------------------------------------- %-------------------------------------------
\parinterval 随后美国政府终止了对机器翻译研究的支持,这导致整个产业界和学术界对机器翻译都开始回避。大家觉得机器翻译像伪科学,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申请项目都很难得到支持。没有了政府的支持,企业也无法进行大规模投入,机器翻译的研究就此受挫。
\parinterval 从历史上看,包括机器翻译在内很多人工智能领域在那个年代并不受``待见'',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而大家又对机器翻译等技术的期望过高。最后发现,当时的机器翻译水平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转而排斥它。但是,也正是这一盆冷水,让人们可以更加冷静的思考机器翻译的发展方向,为后来的爆发蓄力。
%---------------------------------------------------------------------------------------- %----------------------------------------------------------------------------------------
% NEW SUB-SECTION % NEW SUB-SECTION
%---------------------------------------------------------------------------------------- %----------------------------------------------------------------------------------------
\subsection{机器翻译的快速成长} \subsection{机器翻译的快速成长}
\parinterval 事物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机器翻译也是一样。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国家之间往来日益密切,而不同语言之间形成的交流障碍愈发严重,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与此同时,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也为机器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随着传统纸质文字资料不断电子化,计算机可读的语料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可以用计算机对语言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随着可用数据越来越多,用数学模型描述这些数据中的规律并进行推理逐渐成为可能。这也衍生出一类数学建模方法\ \dash\ {\small\bfnew{数据驱动}}\index{数据驱动}(Data-Driven)\index{Data-Driven}的方法。这类方法也成为了随后出现的统计机器翻译的基础。 \parinterval 事物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机器翻译也是一样。早期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方法得益于1957年英格维(V. Yingve)提出的把语法与算法分开的思想,该思想本质上把语言分析和程序设计分开,这样语言学家可以通过不断增加新的翻译规则来完善机器翻译系统,并且不需要修改系统代码。但是基于规则的方法,虽然对少部分句子具有较高的翻译精度,可是对翻译现象的覆盖度有限,而且对规则或者模板中的噪声非常敏感,系统健壮性差。
\parinterval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国家之间往来日益密切,而不同语言之间形成的交流障碍愈发严重,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与此同时,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也为机器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随着传统纸质文字资料不断电子化,计算机可读的语料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可以用计算机对语言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随着可用数据越来越多,用数学模型描述这些数据中的规律并进行推理逐渐成为可能。这也衍生出一类数学建模方法\ \dash\ {\small\bfnew{数据驱动}}\index{数据驱动}(Data-Driven)\index{Data-Driven}的方法。同时这类方法也成为了随后出现的统计机器翻译的基础,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IBM研究人员基于噪声信道模型提出的5种统计模型,后来被称为IBM Model1到IBM Model5\cite{DBLP:journals/coling/BrownCPPJLMR90,DBLP:journals/coling/BrownPPM94}
\parinterval 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不依赖于人写的规则,机器翻译的建模、训练和推断都可以自动地从数据中学习。这使得整个机器翻译的范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日本学者长尾真(Makoto Nagao)提出的基于实例的方法\cite{DBLP:conf/coling/SatoN90}和统计机器翻译就是在此期间兴起的。此外,这样的方法使得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代价大大地降低。
传统的机器翻译方法,都需要人来书写规则,虽然对少部分句子具有较高的翻译精度,但这类方法对翻译现象的覆盖度有限,而且对规则或者模板中的噪声非常敏感,系统健壮性差。而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不依赖于人写的规则,机器翻译的建模、训练和推断都可以自动地从数据中学习。这使得整个机器翻译的范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基于实例的方法和统计机器翻译就是在此期间兴起的。此外,这样的方法使得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代价大大地降低。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统计机器翻译发展迅猛,很快成为了当时机器翻译研究与应用的代表性方法。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谷歌推出了一个在线的免费自动翻译服务,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谷歌翻译。这使得机器翻译这种``高大上''的技术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科研想法。随着机器翻译不断走向实用,机器翻译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机器翻译的研究进程。比如,在2005-2015年间,统计机器翻译这个主题几乎统治了ACL等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方向顶级会议的论文,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 \parinterval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随着语料库的完善与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统计机器翻译很快成为了当时机器翻译研究与应用的代表性方法。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谷歌推出了一个在线的免费自动翻译服务,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谷歌翻译。这使得机器翻译这种``高大上''的技术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科研想法。随着机器翻译不断走向实用,机器翻译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机器翻译的研究进程。比如,在2005-2015年间,统计机器翻译这个主题几乎统治了ACL等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方向顶级会议的论文,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
%---------------------------------------------------------------------------------------- %----------------------------------------------------------------------------------------
% NEW SUB-SECTION % NEW SUB-SECTION
......
Markdown 格式
0%
您添加了 0 到此讨论。请谨慎行事。
请先完成此评论的编辑!
注册 或者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