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it dbf04713 by 曹润柘

update 17

parent 841f8658
......@@ -12,5 +12,5 @@
\draw[-,thick,dashed](1.9,-1.8)--(1.9,1.8);
\draw[<->,thick](0,-1.1)--(1.2,-1.1)node[left,xshift=-0.05cm,yshift=0.15cm,scale=0.6]{帧长};
\draw[<->,thick](0,-1.4)--(0.5,-1.4)node[left,xshift=0.05cm,yshift=-0.25cm,scale=0.6]{帧移};
\draw[<->,thick](0.5,-1.4)--(1.9,-1.4);
%\draw[<->,thick](0.5,-1.4)--(1.9,-1.4);
\end{tikzpicture}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 -110,7 +110,7 @@
\parinterval 传统的语音识别模型和统计机器翻译相似,需要利用声学模型、语言模型和发音词典联合进行识别,系统较为复杂\upcite{DBLP:journals/ftsig/GalesY07,DBLP:journals/taslp/MohamedDH12,DBLP:journals/spm/X12a}。而近些年来,随着神经网络的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端到端语音识别模型逐渐成为主流,大大简化了训练流程\upcite{DBLP:conf/nips/ChorowskiBSCB15,DBLP:conf/icassp/ChanJLV16}。目前的端到端语音识别模型主要基于序列到序列结构,编码器根据输入的声学特征进一步提取高级特征,解码器根据编码器提取的特征识别对应的文本。在后文中即将介绍的端到端语音翻译模型也是使用十分相似的结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音识别和翻译的端到端方法与神经机器翻译是一致的。
\parinterval 语音识别目前广泛使用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结构(见{\chaptertwelve}),如图\ref{fig:17-5}所示。可以看出,相比文本翻译,模型结构上唯一的区别在于编码器的输入为声学特征,以及编码器底层会使用额外的卷积层来减小输入序列的长度,从而降低长序列带来的显存占用以及建模困难。通过大量的语音-标注平行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语音识别模型。由于语音对应的特征序列过长,在计算Attention的时候,会占用大量的内存/显存,从而降低计算效率,过长的序列也会增加模型训练的难度。因此,通常会先对语音特征做一个下采样,缩小语音的序列长度。目前一个常用的做法,是在输入的语音特征上进行两层步长为2的卷积操作,从而将输入序列的长度缩小为之前的1/4
\parinterval 语音识别目前广泛使用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结构(见{\chaptertwelve}),如图\ref{fig:17-5}所示。可以看出,相比文本翻译,模型结构上唯一的区别在于编码器的输入为声学特征,以及编码器底层会使用额外的卷积层来减小输入序列的长度,从而降低长序列带来的显存占用以及建模困难。由于语音对应的特征序列过长,在计算Attention的时候,会占用大量的内存/显存,从而降低计算效率,过长的序列也会增加模型训练的难度。因此,通常会先对语音特征做一个下采样,缩小语音的序列长度。目前一个常用的做法,是在输入的语音特征上进行两层步长为2的卷积操作,从而将输入序列的长度缩小为之前的1/4。通过大量的语音-标注平行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语音识别模型
%----------------------------------------------------------------------------------------------------
\begin{figure}[htp]
......
Markdown 格式
0%
您添加了 0 到此讨论。请谨慎行事。
请先完成此评论的编辑!
注册 或者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