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it e0c0cae4 by xiaotong

updates of section 7 and preface

parent fa938afa
......@@ -21,8 +21,8 @@
{\footnotesize
\node [anchor=west] (n11) at ([xshift=-13em,yshift=2em]n1.west) {对训练和测试数据进行};
\node [anchor=west] (n12) at ([xshift=0em,yshift=-1.5em]n11.west) {处理,包括:数据清洗、};
\node [anchor=west] (n13) at ([xshift=0em,yshift=-1.5em]n12.west) {翻译单元切分、译文后};
\node [anchor=west] (n14) at ([xshift=0em,yshift=-1.5em]n13.west) {处理等};
\node [anchor=west] (n13) at ([xshift=0em,yshift=-1.5em]n12.west) {翻译单元(字词)切分、};
\node [anchor=west] (n14) at ([xshift=0em,yshift=-1.5em]n13.west) {译文后处理等};
\node [anchor=west] (n31) at ([xshift=2em,yshift=0em]n3.north east) {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包括};
......
......@@ -20,7 +20,7 @@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对机器翻译的模型、方法、实现技术进行深入了解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所渴望的。本书全面的回顾了近三十年内机器翻译的技术发展历程,并围绕统计建模和深度学习两个主题对机器翻译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在写作中,笔者力求用朴实的语言和实例阐述机器翻译的基本模型和方法,同时对相关的技术前沿进行讨论。本书可以供计算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之用,也可以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机器翻译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章节的顺序参考了机器翻译技术发展的时间脉络,同时兼顾形成机器翻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章节的顺序参考了机器翻译技术发展的时间脉络,同时兼顾机器翻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
\begin{itemize}
\vspace{0.4em}
......@@ -40,9 +40,9 @@
\vspace{0.4em}
\end{itemize}
其中,第一章是对机器翻译的整体介绍。第二章和第五章是对统计建模和深度学习方法的介绍,分别建立了两个机器翻译范式的基础知识体系 \ \dash \ 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部分(第三、四章)涉及早期的基于单词的翻译模型,以及本世纪初流行的基于短语和句法的翻译模型;神经机器翻译(第六、七章)代表了当今机器翻译的前沿,内容主要涉及了基于端到端表示学习的机器翻译建模方法。特别是,第七章对一些先进的神经机器翻译方法进行了讨论,为相关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实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落地的思路。图\ref{fig:preface}展示了本书各个章节及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其中,第一章是对机器翻译的整体介绍。第二章和第五章是对统计建模和深度学习方法的介绍,分别建立了两个机器翻译范式的基础知识体系 \ \dash \ 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部分(第三、四章)涉及早期的基于单词的翻译模型,以及本世纪初流行的基于短语和句法的翻译模型;神经机器翻译(第六、七章)代表了当今机器翻译的前沿,内容主要涉及了基于端到端表示学习的机器翻译建模方法。特别是,第七章对一些最新的神经机器翻译方法进行了讨论,为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实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落地的思路。图\ref{fig:preface}展示了本书各个章节及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red 用最简单的方式阐述机器翻译的基本思想}是笔者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但是,书中难免会涉及一些概念形式化定义和算法的抽象描述,笔者尽所能通过图例进行解释(本书共320张插图)。不过,本书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难免会有疏漏,望读者海涵,并指出不当之处。
{\red 用最简单的方式阐述机器翻译的基本思想}是笔者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但是,书中不可避免会使用一些形式化定义和算法的抽象描述。这时,笔者尽所能通过图例进行解释(本书共320张插图)。不过,本书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难免会有疏漏,望读者海涵,并指出不当之处。
\begin{figure}[htp]
\centering
......
......@@ -43,6 +43,7 @@
\draw [->,very thick] ([yshift=-9.8em]sec5.south) -- ([yshift=-0.2em]sec5.south);
\draw [->,thick,dotted] ([xshift=0.2em,yshift=1em]sec2.east) .. controls +(east:3em) and +(south:4em) .. ([xshift=3em,yshift=-0.0em]pretrainbox.south);
% section 3
\node [secnode,anchor=south,ugreen,fill=white] (sec3) at ([yshift=10em]sec2.north) {};
......
Markdown 格式
0%
您添加了 0 到此讨论。请谨慎行事。
请先完成此评论的编辑!
注册 或者 后发表评论